IN WIN H-Tower 评测

文章来源:互联网 编辑:商城众网 发表时间:2016年01月18日 0

今天评测的这台机箱最早在去年909的评测里作为One more thing环节就已经亮相过,同期,2015台北的Computex电脑展也已经展出过实物,这就是IN WIN在2015年要为大家带来的定番节目,一年一度的概念机型"H-Tower",不过因为这台产品实现的难度较大,整个亮点,结构的实现方式可以说在机箱界里都是翘楚,于是为了尽可能地完善,优化,让等待的粉丝们最终满意而归,IN WIN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优化,去完善,虽然还是错过了2015年阳历的上市日期,不过在最终阴历,即我们华人的新年来临之前交出了这份答卷,而Chiphell也在第一时间争取到了产品为大家奉献上一份年终的盛宴.

  

产品规格

从纸面数据中其实不难发现,这台H Tower的三围跟重量显然已经跟普通的机箱产品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23kg的净重足以凸显出用料的厚足.并且内外均采用全铝材质.顺便说个题外话,在给这台箱子做评测拍照时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因为实在是太重了.硬件的兼容性如下图,可兼容市面上所有的PC DIY产品,当然,对于这样一台追求极致的机箱来说兼容性已经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了.

  


外观解析

首先是正面照,此次发布的H Tower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自家银色配色,而另一种是跟ASUS合作的ROG定制色,而我们这次收到的评测样机就是ROG配色,标准的ROG红黑配色.

  

背面图.

  

正面特写图,机箱在出厂时会给前面板的关键部位贴上警示贴纸.

  

因为变形结构的关系所以导致这条夹缝会有夹手的危险.

  

而这台机箱同时还搭载了红外镭射线的技能,稍后做对此功能做详解,标示警告玩家勿用眼睛去看他.

  

撕掉标识贴纸后的正脸,关于标识贴纸其实我想吐槽一下,撕掉之后会留下非常难看的痕迹,而且很容易撕不干净,好在拿湿毛巾摸一摸就可以消除了.

  

机箱的左侧边也有相同的警示标识.

  

底下这块可用来调节平衡装置,采用内六角工具来操作.

  

变形叶片间的缝隙犹如十字架一般.

  

变形叶片跟顶部结构之间的缝隙还是有点大的,不难发现机箱的密封性几乎为零,不过反正IN WIN基本也没造过有密封性的概念机型.

  

侧边变形叶片的缝隙也是如此.

  

正脸上方印有品牌Logo一枚.

  

中间部分则是开关以及Reset按钮,按键也是铝合金材料的,质感很好,通电后会有蓝色的灯效,蓝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蓝色??

  

接口I/O一览,从上至下依次为USB3.1 Type C,USB3.0 Type A x 3,以及HD Audio.

  

机箱底部为变形按钮,从上至下功能依次为展开,自动开关变形演示以及关闭按钮.

  

ASUS败家之眼的Logo.

  

网格的密度也比较低,防尘效果几乎等于零.

  

这里是紧急变形停止按钮.

  

背部视角特写.

  

主板的I/O接口处,由于没有封闭固定结构,所以无需安装接口处的挡板.

  

8根PCI挡位,依然没有配置挡板,IN WIN这是要将开放的性格进行到底啊.

  

电源位一览.

  

尾部底侧则有红外线以及灯效的开关,最下方的接口则是负责这台机箱变形以及灯效功能的电源接入口.

  

而这就是这台机箱红外线系统的本尊了,在进行变形功能时他会在机箱的四周照射出一个正方形,如若正方形内有异物那整个变形动作将会自动停止以避免发生碰撞摩擦事件的发生,这点有点类似于现在汽车的倒车系统了,还是相当人性化的.

  

机箱底部的前后则是可以用来搬动机箱的凹槽,配有四枚橡胶底座,结构则是全封闭式.

  

变形完成后的样子,略微有点张牙舞爪有木有?此时此刻一张照片很难跟大家形容打开后整个机箱的占地平方面积是多么地夸张...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是放在桌面上好Show给别人看变形因此而定制一把很大很大的电脑桌呢,还是放在电脑桌下面就此不再变形呢,直到目前为止,编辑仍然在为这个问题而纠结中~

  


内部解析

由于整个机箱含有众多变形结构所以导致几乎很难拆解,为了保证评测样品的安全完整性所以只能采用叶片展开模式的内部结构四视图了,请大家见谅.

  

在变形叶片内含有LED灯管,以下为亮灯效果.

  

在机箱内部的右侧则是2.5寸硬盘固定夹,可通过免工具螺丝来进行拆卸,并且支架也是铝材料.

  

可惜的是硬盘的固定方式并非是免工具,而是通过四枚十字螺丝来固定.

  

顶部可以悬挂冷排的挡板外侧则刻有Logo一枚,也是通过免工具螺丝便可轻松拆卸.

  

可用于安装三枚120mm的风扇以及360的冷排.

  

电源安装位,可完美兼容加长型电源.

  

电源区的下方则可以看到伸缩杆,本以为这是液压结构,但其实并不是,里面只是负责支撑而已,机箱变形后主板区上翻的动作全部都是依靠这个部件来完成的.而实现变形的物理原理,则是采用了齿轮,这要比液压或者气压都要来得简单和易维护,其实本质上是不需要维护了,而液压我们都知道时间长了都会失效,看看厨房那些一体橱柜就知道了.

  

这里是主板区的背线部分支撑结构,用来辅助液压系统变形的支撑功能,使用的是压簧结构.

  

主板区的背线图案和ROG主板有一些设计相似之处.

  

背线部分的左上方则是一枚HDD的安装支架,依然是铝材质.同样为免工具拆卸.

  

HDD安装支架的下方则是跟前面一样的2.5寸硬盘安装支架.

  

背线部分的顶中央则是蓝牙控制模块,通过这里我们可以使用手机的蓝牙功能来对机箱进行灯效以及变形的控制,只要安装APP就能够远程操控的机箱实在是让我惊讶,当第一次看到说明书介绍这个功能时真心被惊讶到了,原来机箱还能这么玩,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IN WIN的创新了.

  

主板区的下方则有H TOWER的限量金属铭牌一枚,送测这台没有标注序列号,我可以自己打个6666上去么~

  

铭牌设计依然有些粗糙,不够细腻,精致度不够.

  

铭牌上方也印有图案

  

蓝牙模块的线材出厂时已被厂商固定好了.

  

而整个铭牌所处的模块也同样为了主板上翻做出了支撑方面的贡献.

  

接着是用料部分了,顶部铝盖板的厚度达到了3.3mm.

  

变形叶片的厚度为3mm.

  

主板承重部分厚度为4.3mm,可以看出这台机箱无论哪个部分用料都是相当厚实的,所以也造就出了净重23kg的奇迹了.

  

原厂附件一览,这是主板CPU辅助供电的延长线.

  

变形以及灯效用的电源和USB3.0的转接线.

  

IN WIN的传统玻璃擦拭布,不过,这套好像并没有玻璃.

  

装机解析

装机配置如下.

显卡:MSI GAMING GTX960

主板:ASUS ROG MAXIMUS VIII HERO

散热:Noctua NH-U12S

电源:Antec HCP-1300

由于结构均为开放式设计,所以整个装机过程自然也是比较轻松的了,可以说毫不费力.

One more thing

这次的One more thing我们看到的是将会在2016年IN WIN 30周年里陆续重新复刻的理解概念机型中的其中一台,H-Frame的重制版,虽说是复刻,但IN WIN 100%舍弃了当初那台的任何一个部件,完全没有重复性,所以,这简直就是一台崭新的H-Frame,另外,D-Frame,X-Frame,Tou等等全部都要在2016年里复刻陆续出现,乖乖,请各位自觉搬砖吧~

总结:关于这台箱子,称其为机箱界的黑科技也完全不为过,至少其他品牌目前为止还未见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产品出现.当我把这台箱子的特性以及玩法告知周围朋友时,哪怕一些对DIY毫无兴趣的女性朋友都表现出了吃惊以及感兴趣的一面,足以证明了这台H Tower的魅力所在,就如同ROG的火星显卡一样,这台机箱的出现并不会通过销量来证明什么(限量版也不可能走量),IN WIN前赴后继在做的,是通过自身的品牌文化以及技术来彰显出DIY的魅力.毫无吝啬的用料以及结构的创新设计被IN WIN毫无保留的用在了这台H Tower上,这对于所有机箱品牌的厂商来说无疑像是是使出了一记升龙拳.当一些昔日的大牌厂商还在为了在用料上斤斤计较而绞尽脑汁时,IN WIN已经在创新结构以及个性上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转载至网络,仅作为相关资讯的传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发现内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请联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属于网络转载,其内容和准确性由信息发布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文中涉及的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前往本站右侧栏的“意见反馈”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
上一篇:普耐尔MOMO10W平板 下一篇:神舟PCpad CM
此文标签: IN WIN H-Tower
  • 推荐商品评测
  • 最新商品评测
  • 月榜

促销活动 优惠券 更多>

登录后,通过商城众网去官方商城,购买拿返利,得积分

下单付款后十分钟内,您可以在商城众网的个人中心查看订单信息

  • 登录商城众网
  • 去合作商家购买
  • 回商城众网拿返利积分